|
|
|
|
 |
当前位置: |
|
|
聚焦新课标,共研促新高——华英学校成功举办新课标研读成果展示活动( 2023-02-23 )
|
|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新学期伊始,为了更好的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华英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新课标研讨活动,邀请名家进校,举办语、数、英、理综和文综五个专场讲座;2月22日下午,学校全体教师齐聚教师报告厅,聚焦新课标,交流分享研习成果,会议由教学处卢嘉昕副主任主持。 会议包括三个环节:“秒懂新变化”、“解读新名词”、“畅谈新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研修能力和课堂施教能力,上学期,各学科组围绕新课标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和如何适应变化这三个问题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通过提炼归纳,精心制作了一分钟秒懂新课标变化的视频。 “一分钟秒懂新课标”让老师们对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名词和新变化都有了最直观的理解和感受,“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大概念、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融合、实验探索、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实践创新、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应用意识、情境创设”等等,如何进一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华英学校充分发挥“每一个科组就是一个小研究所”的教研氛围,推动学科组内部共研共促,实现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互相论证。会议第二环节特别邀请了佛山市名教师,语文科组长梁中颖老师、区骨干教师,数学科组长黎绍斌老师和道法学科组长覃彦老师针对新课标的理解进行分享。 大单元整体教学致力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重新定义“学”和“教”,要求学生从学会知识变为学会学习,教师从教学生知识变为教学生学会学习,它建立了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之间的关联,打通了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教学评一体化,不纯粹是对学生的“评”,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意识,而不仅仅是教学意识。这样我们老师就在教学过程上不仅是关注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还要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在教学结果上不会只关注考试成绩,还会更多关注考试成绩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发展为代价,不会只关注教学的技术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教学究竟为了什么的问题。 “大思政课”是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鲜活思政教育素材,构建起纵向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横向贯通学校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课。 新课标的新理念如何落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些问题成为了在华英学校新课标研习活动中,教师们探讨的最热话题。会议的第三个环节邀请了佛山市名教师朱丽媛老师、音乐科科组长纪欣老师、物理科组骨干教师李敏老师和教坛新秀谢文燕老师畅谈他们的探索和实践。 李敏老师关于“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话题分享 谢文燕老师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在第二层次学生中如何推进”话题分享 独行快而众行远,独学寡而众学乐。 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在不断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射出思维的火花,通过上周专家新课标的培训,再到今天的新课标研习成果展示,华英学校的教师们在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 新课标的颁布定会掀起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浪潮,“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华英人要抓住机遇,在新课标研习和实践的路上抱着真学、真懂、真信、真干的态度,乘着“新课标”的东风,扬帆远航,打造高质量的华英课堂,驶向华英更辉煌的彼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