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探图索理,读图生疑”让地理教...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
·省级暨佛山市教育科学规划“中小...
·华英学校“高效学习”与“高效教...
·《让学生动起来》课题结题报告
·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物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
·初中生物“活动教学”初探
·biology 词汇渗透
·小心迈大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英语词汇的散点渗透--地理
·《佛山祖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前景...
·在探究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
·佛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教研>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方案( 2009-03-09 )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
 
一、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中规定要求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根据这个决定,教育部在广泛试验的基础上于2001年7月27日正式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从2001年9月1日起,在全国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小学和初中开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突破。从这门课的性质来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2002年9月,我校进入广东省的课改实验,开始全面铺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进入我们的教改实践中。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该课程却成为学校与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虽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规定为必修课,而且对活动的时间也做了相应的要求,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课,一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二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三没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四没有相应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固定的场所,这就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和有序发展设置了很多的障碍。因而,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观念从提出到实施近二年的时间,都仅局限在若干国家级实验区和一些省级实验区得到有限的开展,不仅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许多实验学校尤其是初级中学还面临着开场轰轰烈烈、发展难以持续的困境。有的学校把一、两次参观调查当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学校则把课题研究的学习当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的学校则干脆把第二课堂改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一而足。因此,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由于我校地处经济比较发达、信息比较畅通、文化教育环境比较优越的佛山地区,而且我校是以重视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出色的重点初级中学,我校依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基础,又有持续稳定开展的土壤,还有丰硕的成果,为我们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向更大的范围推广,提供了条件。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在同级各类初级中学顺利开展、稳定并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探索的是如何稳定、持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该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同级同类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初级中学实施这门课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实验区就该课程的开展水平。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现有兴趣活动课、现有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学科教学的设备资料等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综合实践活动即能继承、发展提高兴趣活动课,又与学科教学之间互相促进,既大大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之提供丰富的课程结构,又能充实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能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组织管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规范、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通过研究促进研究性学习、应用性兴趣小组活动的整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力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的培养与教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对广大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
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美国于1996年在各州的课程标准中,都有体现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课程,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日本则于1999年3月在《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将“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国外在综合实践各类活动中涉及的领域都相当广泛,在这些领域中大致包含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如(1)、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2)、社会研究;2.社会实践学习如(1)、社会服务活动(2)、社会考察活动(3)、社会公益活动;3.生活学习如(1)、生活技能训练(2)、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2.国内研究情况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有一些学校开始进行活动课、研究课和社会实践课等的研究探索。从上海七宝中学“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实验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潮。但由于各地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相当多的学校只是将活动课、社会实践等改换成新名,并无实质上的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在综合实践活动上研究处于前列的是上海、长沙、深圳等。
而我国各个实验学校,如上海七宝中学的“角色体验”;上海市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活动课”;深圳南山区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长沙开福区的“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活动形式上各有特点,内容上各有侧重,研究中都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1年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涵概四大指定领域:(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3.本课题与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外,尤其是美国、英、法、日本等国家的各种活动课从形式到内容上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而国内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们的研究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区别:
从国内外对综合实践的研究探索情况来看,国家或地方只是着眼于宏观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与课程实施标准,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本身,特别是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本课题的研究则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持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等研究的空白点。
五、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现代课程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实验、管理学以及素质教育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和实施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新的课程观,突出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经验、情景体验”是课程的内容,强调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指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通过课程起到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未来生活世界的作用。开展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加强综合性,通过各类课程、各种领域内容的整合,来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
其次,现代的教学观,对教学实践的认识有一些观念上的转变。第一,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第二,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第三,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因此,新的教学观,提倡以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等多种类型。
第三,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人的素质是人的全面的素质,也即是人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全人类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肩负着培养人们全面发展的使命,为人的一辈子的发展创造机会。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拓宽学生发展能力的渠道,给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另辟悉径,在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必须要开好。但其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匮乏和不成熟,使其在当前无法得到有效全面实施,为了让该课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开展下去,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三年来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与不足,找出在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和规律。
2.提出在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方案,也即是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3.以实际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实施的具体情况,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子课题
(一)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的就是在学校的层面,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课程,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包括就课程设置和组织实施方面开展研究;也包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整合去实施的研究;还包括结合学校实际,继承和发展原活动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兴趣活动相结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的原则与措施
(2)课程实施中的管理与评价
(2)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展模式
(3)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整合
(4)结合学校实际,探索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应用性学习小组的模式相结合的合理性。
(三)子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原则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构建
(4)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研究
(5)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
(6)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7)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9)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研究
(10)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操作研究
六、课题的实施过程和基本方法
1.实施过程
2003年12月  组建研究小组                        开题、形成子课题
2004年5月   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集
活动中的开展模式
2004年9月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            制订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
实践活动课中的整合                      的原则与措施
2004年12月  论证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的原则           教师论文交流
与措施的合理性研究
2005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结题、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集
2.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以及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初一年级以及初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各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A、从研究性学习小组中抽取若干小组,从应用性学习小组中也抽取若干小组,调查、比照。
B、从研究性学习小组或应用性学习小组中抽取若干成员,追踪调查,研究这两种方式结合的合理性。
C、采用理论研究和行动总结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主要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档案
2.发表或获奖的系列研究论文
3.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场会
4.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学生报告、论文集、声像资料、实物资料等;  
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华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
七、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
本课题组共有9位老师,其中何润青、叶彩虹负责课程设置以及资源开发研究;朱天才、陈佛新负责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卢楚瑛、黎绍斌负责过程性评价的操作研究;罗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以及活动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冼稚文负责活动的过程管理研究;黄敏捷负责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学校简介 | 校园环境 | 新闻中心 | 教师招聘 | 学校概况 | 教研新闻 | 德育新闻 | 学生活动 | 国际教育 | 招生简章 | 招生动态

 

学校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湖景路39号 邮编:528000
校长信箱:18902562373@189.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0054991号 公安备案编号:440604301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