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探图索理,读图生疑”让地理教...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
·省级暨佛山市教育科学规划“中小...
·华英学校“高效学习”与“高效教...
·《让学生动起来》课题结题报告
·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物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
·初中生物“活动教学”初探
·biology 词汇渗透
·小心迈大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英语词汇的散点渗透--地理
·《佛山祖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前景...
·在探究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
·佛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教研>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让学生动起来( 2009-03-09 )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
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简介
佛山市华英学校生物科  宋朝晖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学生课业负担不堪重负,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减负增效,改革传统的、有缺失的课程,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以此推进素质教育及其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来推动素质教育?华英学校开展了《走轻负高质之路,创华英品牌》的校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组织各科组开展了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轻负高质的专题研究。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研究主题。2002—2004年,生物科组开展了“活动教学”探索,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无论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已经显示出“活动教学”的生命活力。
基于以上的实践与思考,2004年,我们提出了《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并于2005 年9月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第二批研究项目,获得立项。
 
2.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概念的界定
2.1生物活动教学内涵: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中,采用自主体验、科学探究、实践等做中学活动,进行生物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2.2生物课堂活动教学内涵: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程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生物教材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也加大学生课业负担。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置富有情趣的、适合生物课堂内完成的必要活动,将“活动”引入课堂,将“活动”作为教学重要媒体,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主体),通过“活动”(介体),愉快地掌握知识(客体),活化知识,培养其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特点是: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生活重建为背景,以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活动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实现轻负高质为目标。提高课堂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让生物学成为学生乐学、爱学、会学的一门学科。
2.3 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
 
3.课题研究目标
进行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轻负高质”。理论研究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既在我们原有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以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难点问题,特别是要探索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途径和方法,立足于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大的效益。研究重点放在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和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上,通过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实践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1教学实践目标
3.1.1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活生生的,因此生物课堂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生物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
    3.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经验、关注学生发展,建立“开放、民主,科学、人文”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体验学习中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1.4 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3。2理论研究目标
     探索活动教学的一般理论,为实验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理论支持,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1研究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探讨课堂活动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4.1.1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1.1.1探讨生物课堂活动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显著性。
从理论上来讲,“活动”,符合初中学生年龄、心理和认知规律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活动教学创设的科学、人文、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归属感,从而最大限度大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1.1.2探讨活动教学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对大面积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差异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目的,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中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生物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课堂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因此,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的层面更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运用知识能力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4.1.1.3探讨学生素质的发展
4.1.2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构建。
“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规范与个性共存,科学与人文并举”,建立一种新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模式,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质”,让学生通过活动,在做中学,愉快中学,促进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乐学到会学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同时使生物成为学生喜欢学的科目。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4.1.3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的教学评价探究
课堂教学评价是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评价往往决定教师的教学选择,并带来实践引导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活动教学研究中的一项不可缺的重要课题。开展活动教学的评价,检测活动的成效,对于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深化活动教学研究,起着导向、反馈、调空、激励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4.1.4 探索和建立与初中学生相适应的生物课堂活动教学资源库。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活动教学的思想理论和意识,从活动教学方式的特点和要求看,就是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手、眼、思维、空间,使我们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关键是: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在中学生物课堂活动教学中也必须设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活动和相应教学资源、工具包。活动的设计、工具包的制作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华英学校条件、学生特点等制定。
 
4.2 研究方法
4.2.1实验研究法:建立实验班,通过实验班,进行综合实验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剖析、归类,注重调查研究分析,体现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和质量。
4.2.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活动教学和素质教育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收集文献资料,归纳优秀经验,形成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以此指导实践操作。
4.2.3行动研究法:设计与人教版七八年级生物教材相适应的活动,在各年级进行验证,在探索验证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4.2.4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分析。
 
六、预期实践价值
1.通过“活动教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形成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探索生物科学教育的良好科组教研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生物科学的爱好者,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及多种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批“活动教学模式”生物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包;
4.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新课程、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策略;
5.通过课题研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展示新课程中教师的新形象;
6.通过构建“活动式教学模式”,为其他科组,其他学校提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7.通过构建生物科活动教学资源网,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6.4.4 确定活动教学策略
“因学定教”,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选用学生感性兴趣的问题,是活动的“动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创设生活、故事、活动等丰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采用故事导学、问题导学、学案导学法,是指导学生活动的有效方法。
 
“活动建构,快乐体验”:关注学生主体,创建开放、民主、科学人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安全心理空间,拉近师生距离,构筑师生、生生互动环境;构建探究、实践、调查、创意制作、观察等丰富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自主体验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手、眼、耳、脑都动起来。促进目标动态生成。动态开放情景(目标内容开放、活动形式开放、空间开放、自主体验时间开放、评价开放)贯穿始终,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内心、思维、情感实现多维互动,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生活重现,迁移应用”: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感性认识与直观体验,强调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中应用,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学有所用。
(教学案例见附录  )
 
 
 
 
 
 
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
一、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4年,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管理方法,实验对象和方法。主要包括了解当前国内外关于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研究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自2002年初中新课标的出台,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我们在初二年级展开了活动教学尝试,将活动教学思想引入旧教材的教学中,产生了可喜的效果,第一轮的实践探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有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思想,并于2004年12月申报省规划课题, 2005年9月课题经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立项。
第二阶段:理论培训及组织开题。
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行课题的论证和开题,及理论培训、提高认识。这一阶段,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科组活动时间集中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参加会议人员为全体课题组成员。并集体组织了2次购买相关教学资源(书籍、录象)。曾先后组织教师到广州、顺德一中、江门、禅城区多所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交流,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学习,每位实验老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每位老师都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确立了自己研究方向,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
2005年10月课题在华英学校正式开题,在2006年3月在全校教师会议上进行了一次课题交流、开题探讨、示范。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主要的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每个学期初制定学期实验计划,明确分工。利用每周一次科组活动时间进行专向讨论和相关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科组公开课,组织相互听课和评课活动,通过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每学期中、学期末对实验进行阶段总结汇报和评估,即时反思并收集资料和成果。期间,多次邀请学校领导、省、市有关专家进行课题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思考阶段。
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主要的工作包括整理课题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以及着手后续(即新一轮)研究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利用学校公开课、学校、区、市、省等各种比赛,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
1.探索和建立了与学生相适应的中学生物课堂活动教学资源库。(见附录)
收集学生优秀成果(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若干件,其中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刊登在佛山生物教研网或发表在网络科技时代。《见刻录光盘》)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华英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系列活动的设计工具包。包括录象、图片、动画、课件等,刻录成光盘若干。
设计了一套与人教社初中生物新教材7、8年级相配套的活动方案。具体名录见附录  :课堂活动一览表。
积累一批优秀的华英学校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活动设计。
2.探索出一条适合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的模式
通过对活动的设计、反复实践、修改、完善,归纳总结出生物课堂活动教学主要模式及生物科组课堂活动教学标志:
科组课堂活动教学标志:动中学、生活中学、快乐中学
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活动操作模式:创设情景、激发提问---活动体验---交流总结---生活应用
“创设情景、激发提问”: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寻找“动点”,教师明确“教什么”,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学生直接参与了学习目标的制定、学生学习方向更明确,因为是自己想学的知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强。
“活动体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知道了“怎么教”,设计相应“动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自主体验和探究,感受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
“交流总结”:强化知识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了什么”。
“生活应用”:对知识进行巩固、检测。通过知识迁移,应用生活,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利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举例如下:《人体三道防线》、、、
 
 
 
3.确立了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任何一种教学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转化。那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初中生物课堂活动的策略有哪些?从促进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实施角度考虑,我们确立了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为活动教学营造一定的环境和气氛。科学、人文、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归属感。 科学人文的环境,学生心理感到自由、安全,心情舒畅,使师生容易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逆反、畏惧心理,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肯定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配合默契,使双边活动积极,气氛活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主导功能和学生主体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承担更多的自主管理任务,逐步具有自我控制学习过程、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如在学《神经系统》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打手游戏,简单交代规则后,我们开始了比赛,有生生比赛、也有师生比赛、我有成功有失败。同学们为我鼓掌、为我加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师生已经融为一体,彼此关系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兴趣已激发,此时自然引出课题,顺势启发: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映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39个不同问题。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方案,开展实验探究,。一切水到渠成。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学习。
建立多元化的学习策略。
活动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构建活动教学的新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因此,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活动方式也必然呈现为多种形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故事中学,、在游戏中学、在设计、创作中学、在合作中学,让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爱好特长。
举例如下:
游戏中学:《传染病及其预防》
 

拯救行动
 
动目标
 
知己知彼
 
智能考验
寻找弱点
攻克行动
疫情受控
 
知识总结
 
专家接龙
 
巩固练习
 
专家诊症
 
能力挑战:
对抗爱滋
提出
问题
专家
研讨
寻求
解答
 (自学)
(交流)
文本框: 我有高招
预防传染病
 

 
 
 
 
 

    
 
 
 
 
 
 
 
 
 
 
 

                       学习过程                                  学习检测 
 
 
案例2、故事型活动方式《开花和结果》
 

1. 引入——
亲临花境
2. 游览花国,
学习新知
3. 总结——
花国见闻录
4. 学以致用,
专家答疑
5. 延伸——
惜花行动

 
“游览花国”是本课最重要的部分,学生用花的眼睛,从花的角度,以游客的身份,跟随导游花公子(花粉)的活动路线,学习新知。
它又包含以下的环节:
 

换上花的眼睛
参观花之城堡
游戏(地形解码)
观看花国盛事
爱情
结晶
传粉
受精
游戏(智取芳心)
小结(花之使命)
结构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公子”花粉出场,介绍今天的游览项目将学生的注意从宏观转移到微观
文本框: 游览花国(主体故事情景)

生活中体验活动策略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具有生活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性。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我们让学生课堂体验米酒、葡萄酒、馒头、酸奶、泡菜制作,食用菌的种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快乐中体验。这节课给同学们流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在周记、作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欢这样的课。许多同学周末回家制作米酒,请家人品尝,获得许多家长的赞许。在学校科技节,捐资助学活动中,许多同学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自己制作米酒、酸奶、蛋糕进行义卖,获得捐款2600多元,捐给佛山市贫困失学儿童。正是因为这次发酵食品的体验活动,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激情,于是组织了《葡萄、米酒、夜光杯》兴趣探究活动,40多位同学参与了该活动探究,该活动于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活动一等奖。
使用学习单,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单是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由教师先行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若干问题和介绍,起间穿插辅助资料,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发给学生,以理清学习思路,强化教学效果,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勇闯迷宫—练习使用显微镜、探究鱼鳍作用等。
例:
 
 
 
 
(4)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
确立多元评价内容:从知识、能力(问题提出能力、动手能力如显微镜使用、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情感(学习兴趣、上课表现、举手回答问题、参与情况统计)、个性发展方面评价(开放性作业如植物克隆、面包虫饲养完成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形成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学习单及时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实验考核、期末测试)(见附录1:各种评价表)
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附录2:在植物克隆活动中部分家长意见。)
 
(5)重建生物课堂教学价值观,使生物课堂逐渐走向“生命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仅以实现“双基”教学为目标,以教师中心、课本中心和课堂中心的观念为支持,其最大弊端在于它对以学生的生命全面发展为本的漠视。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理念应该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人的生活离不开活动,而课堂活动的第一主角是学生。活动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活动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前提,促进了课堂生活的重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改变过去沉闷、呆滞的局面,有利于使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唤醒,真正迸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附学生活动参与性评价统计:
 
 
 
(6)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会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分不开的。”活动教学中,科学、人文环境,创设了“自由安全”的心理空间。生活中学、做中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发酵食品、食用菌种植、初次体验中获得成功、感受快乐,成果交流中品尝快乐、科技节中师生的表扬、家长的夸赞、活动体会杂志发表、活动获优秀奖励)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也让他们在教学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欢乐、轻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减轻了学生遭受挫折失败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压力,学习也就不成为负担,实现“轻负”。
实验期间,在学校每年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学生对生物教师的满意率明显很高,均位于学校前三名。
实验期间,通过对学生不经意谈话,了解学生对生物活动教学充满兴趣。(见附录3:访谈)
实验前后,通过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调查统计发现,实验班学生亲身体验了“活动中学”的乐趣,对生物的兴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学科兴趣调查
编制学科兴趣调查问卷(见附录4、5),进行学科兴趣调查。
调查对象: 华英学校初二级8-12班学生,共224人。
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
表1.实验前学科兴趣调查总体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平均分
标准差
Z值
P值
显著性
实验班
33.65
9.21
0.72
>0.05
不显著
对照班
32.79
7.45
注:∣Z∣<1.96,则P>0.05 ;∣Z∣≥1.96,则P≤0.05
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科兴趣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实验后学科兴趣调查总体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平均分
标准差
Z值
P值
显著性
实验班
32.63
8.78
2.07
<0.05
显著
对照班
30.41
7.22
注:∣Z∣<1.96,则P>0.05 ;∣Z∣≥1.96,则P≤0.05
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对象为初二年级4个教学班。每个班学生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同,教学时间相等。采用等组实验模式,设定2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
各班初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考试(禅城区命题,总分100分)成绩比较见下表。
表.实验前生物考试总体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平均分
标准差
Z值
P值
显著性
实验班
86.85
9.56
0.40
>0.05
不显著
对照班
86.33
10.13
注:∣Z∣<1.96,则P>0.05
 
各班初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考试(禅城区命题,总分100分)成绩比较见下表。
表.实验后生物考试总体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平均分
标准差
Z值
P值
显著性
实验班
83.78
8.99
2.40
<0.05
显著
对照班
81.32
6.10
注:∣Z∣≥1.96,则P≤0.05
 
 
 
(7)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有。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给后世的教育敲响警钟:解放人类的两件大宝—双手和大脑。 学生在以往的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中转变过来,在有意识的探究活动中,积累起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制作发明、角色体验、设计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尽量多的动手机会,最大限度的去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天赋,激发创造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自然地、综合地探究学习,是出于他们自己兴趣和个人意义的学,因而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学生课堂参与性、积极性明显加强。学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批生物兴趣爱好者。如佛山一中高一年级参加生物奥赛班同学中原华英学生26人,一人获省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其中大部分都是原生物兴趣班学生。参加生物兴趣班的学生在全国创新小发明、广东省或佛山市佛山科技创新大赛中曾有2人获全国专利, 39人获省一等奖,21人获市二三等奖,另外3篇学生科技小论文发表在网络科技时代。在每届华英科技节比赛中,参加生物展区的同学非常多,学生作品特别吸引师生,特别是2005年科技节中学生利用所学生物技术动手亲手制作的作品进行爱心义卖,非常成功,获得师生好评,获得捐款由学校团委组织捐给有困难的贫困学校。
附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性评价
2007年华英学校与禅城区会考成绩比较
生物会考总体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平均分
标准差
Z值
P值
显著性
华英学校
83.06
7.85
13.14
<0.01
极显著
禅城区
61.31
15.65
注:∣Z∣≥2.58,则P≤0.01
 
科学探究能力的测定
在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情景中,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前测:
利用案例——探究《测定反应速度》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探究能力。
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探究能力比较(M + SD)
探究过程
实验班
对照班
Z值
P值
显著程度
提出问题
6.73+3.87
6.82+4.73
-0.16
>0.05
不显著
作出假设
7.85+3.00
8.34+4.25
-1.54
>0.05
不显著
制定计划
6.92+1.60
7.14+1.51
-1.06
>0.05
不显著
实施计划(实验记录及结果)
6.45+1.94
6.05+2.76
1.26
>0.05
不显著
得出结论(结果分析、结论)
5.99+2.12
5.52+2.86
1.40
>0.05
不显著
表达和交流(人数)
10
8
 
 
 
注:∣Z∣<1.96,则P>0.05 ;∣Z∣≥1.96,则P≤0.05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探究能力上无显著差异。
 
后测:
利用案例——探究《清洁用品对洗手效果的影响》(见附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探究能力。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探究能力比较(M + SD)
探究过程
实验班
对照班
Z值
P值
显著程度
提出问题
7.93+2.62
6.76+4.16
2.52
<0.05
显著
作出假设
7.55+2.57
6.45+3.76
2.56
<0.05
显著
制定计划
7.27+3.58
6.03+4.34
2.33
<0.05
显著
实施计划(实验记录及结果)
7.81+3.19
7.23+3.83
1.23
>0.05
不显著
得出结论(结果分析、结论)
6.62+2.02
6.03+2.40
1.99
<0.05
显著
表达和交流(人数)
40+48(实验1班+实验2班)
28+26(对照1班+对照2班)
 
 
 
实验班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方面的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参与表达和交流的人数也远远多于对照班。但在实施计划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没有形成显著的差异。
 
 
 
 
(8)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科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组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科组教师越来越注重尊重和赞赏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与同事的合作。科组教育教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而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师成长很快,在国家、省、市、区及学校举办的各种业务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区教学的佼佼者。实验期间,实验教师参与国家重点课题1人,省课题6人,在读研究生3人,获得国家级奖励3人次,获省级奖励18人次、市、区级奖励20多人次,校级奖励7人次,有6篇教学设计案例被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何改变中学生物教学方式》采用,收录在相应网络课程中。3份教学案例发表在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优秀案例一书,3篇论文、案例发表在2008年佛山教研中学生物专刊;多篇论文、案例进行交流。4人次论文、公开课获学校奖励。参加公开课
6、讨论:在三年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确立了我们科组课堂教学标志:“动中学、生活中学、快乐中学”,并围绕课堂教学标志进一步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完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并抓住一切机会,对我们的活动教学进行推广、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校内推广。先由小范围实践探索,到华英学校初一、初二生物教学中全面铺开。并在学校轻负高质标志课比赛中对全校展示,效果良好,曾庆国老师的《人体三道防线》在这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形式向全学校公开推广,获得好评。    节学校级公开课。演讲
其次,对外推广。2005年1月佛山市初中生物新教材培训会议在我校举行,会议中,我们提供了三节“活动教学模式”课作为新课程探讨课,课后,人教社生物新课程教材编写负责人、培训专家赵占良老师,及广东省生物教研员傅杰老师、市生物教研员张芸老师以及所有听课老师对三节课进行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2005、2006年佛山禅城区青年教师生物优质课比赛中,冼稚文老师的《开花结果》、曾庆国老师的《动物的运动》都因活动设计新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动起来,获得一等奖。冼稚文老师的《开花结果》这节课在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录像课例获全国一等奖,其他学校老师纷纷索要了我们的课例。2008年曾庆国、何莹老师在禅城区初中生物实验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曾庆国老师以比赛第一的成绩代表市参加省比赛。
利用每年家长开放日对家长开放。先后有北京专家、市领导、香港师生、中山同行等随堂听课,均获得好评。我们也多次为区其他学校(如顺德一中、佛山三中、六中)提供活动教学资源和实验素材。通过课题探讨,教师们及时总结经验 ,积极撰写有关论文,在课题研究期间,老师们的课堂活动教学的案例、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论文、创新实验设计、指导的学生活动、学生小发明、小论文等在省、市、区、国家各种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4、存在问题及改进: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一定的肯定与推广,但仍存在着
(1)       活动模式有待进一步实践、完善。
(2)       活动教学评价指标建立需要改进。
(3)       活动资料分析未能及时进行。
(4)       实验范围比较大,班级人多,课堂教学评价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正视问题,将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
 
附; 实验教师获奖情况:
获奖和发表论文:
1、论文《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在2004年度广东省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广东省一等奖。(宋朝晖老师撰写)
2、论文〈科学,人文,个性〉在2005年佛山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宋朝晖、冼稚文、马慕勤老师撰写)
3、论文〈使用学习单优化学习策略〉,在2006年广东省 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麦卓怡老师写)
4、论文〈初中生物实验课课堂学习评价表的设计〉在广东省2006年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麦卓怡老师撰写)
5、行动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与实践〉在2007年佛山市行动研究比赛中获市三等奖。(麦卓怡老师撰写)
6、论文〈初中生物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在2006年度广东省生物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7年禅城区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经验交流会二等奖,在区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研讨会上宣读。(马慕勤老师撰写)
7、论文〈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物活动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在佛山教研2008年3月中学生物专刊。(宋朝晖撰写)
8、论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华英学校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宋朝晖撰写)
9、论文〈故事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发表在佛山教研2008年3月中学生物专刊(曾庆国老师撰写)
 
获奖和发表案例:
1、活动案例〈葡萄,米酒,夜光杯〉在2005年佛山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2005年广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宋朝晖、冼稚文、马慕勤老师撰写)
2、麦卓怡老师活动案例〈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曾庆国老师〈细菌和真菌的神奇魔法之一---品尝快乐〉在广东省2005年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冼稚文老师撰写案例〈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荣获二等奖。
3、麦卓怡老师〈墨水显神通〉在佛山市禅城区举行的2005—2006学年度初中生物教师创意实验设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4、案例〈人体三道防线〉在2005年华英学校轻负高质标志课比赛中获学校一等奖,广东省     年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曾庆国老师撰写)
6、冼稚文老师〈开花和结果〉在2005年禅城区举办的初中生物新课程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广东省2006年初中生物说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其录象课例在2007年〈全国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获全国一等奖。
7、在2006年广东省初中综合实践说课交流活动中,冼稚文老师的〈葡萄,米酒,夜光杯〉说课荣获一等奖。
8、麦卓怡老师活动案例〈种子结构---玉米寻亲记〉在2007年度全国生物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9、发表:6篇活动案例《勇闯迷宫》、《玉米寻亲记》、《营养物质》、《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探究花生种子的变异》、《细菌和真菌的神奇魔法之一---品尝快乐》、《探究酒精和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何改变中学生物教学方式〉采用,收录在相应网络课程中。三篇活动案例〈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人体三道防线〉被纳入在广东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资源库
10、麦卓怡老师2007年被评为佛山市教育局网络资源骨干教师。
11、在2007年佛山市禅城区举行的初中生物教师现场评课比赛中,宋朝晖老师获一等奖,冼稚文老师获二等奖,麦卓怡、曾庆国老师获三等奖。
12、在佛山市禅城区举行的2005—2006学年度初中生物教师创意实验设计比赛中冼稚文老师〈     〉荣获一等奖。麦卓怡老师〈墨水显神通〉、宋朝晖〈     〉获二等奖;曾庆国老师《     》获三等奖。
13、在2007年禅城区生物创意实验设计方案比赛中宋朝晖活动方案〈椰子汁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获一等奖,冼、曾、麦
    14、2008年,冼稚文老师《开花和结果》CAI辅助教学导学方案、宋朝晖和曾庆国老师论文《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物活动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故事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网络教学导学方案》发表在佛山教研2008年3月中学生物专刊。
    15、何莹老师在佛山市华英学校2006学年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
16、在2008年佛山市禅城区举行的初中生物教师实验课比赛活动中,曾庆国老师、何莹老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17、2006年5月何莹老师的作品《一种新型洗衣机》《一种新型灯》获国家专利。
 
学生获奖:
1、在19届佛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麦卓怡老师指导的华英学校初一级学生《生物园设计活动》获优秀活动一等奖。冼稚文老师指导学生      等论文《生物与战争》获二等奖;宋朝晖、冼稚文、马慕勤老师指导的曾嘉颖、周顺姬论文《变废为宝---再生纸制作》获三等奖;宋朝晖指导学生岑家俊、许逸诗、陈毅聪论文《敏感的小姑娘》获三等奖。
2、在1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中华英学校初一级学生《生物园设计活动》获优秀活动一等奖。
3、在21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初二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葡萄,米酒,夜光杯》均荣获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4、2006年何莹老师指导的学生陈敏研作品《一种新型指甲套》、曾玲莉作品《一种新型水龙头》均获得国家专利。
 5、在2007年广东省初中生物奥赛中我校有10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    人,二等奖    人。
6、学生作品《假期做酒之趣》、《生物与战争》、《敏感的小姑娘》分别发表在网络科技时代。
7、生物兴趣活动小组《葡萄、米酒、夜光杯》、《小老鼠走迷宫》获华英学校优秀活动
 
学生其它优秀作品:
1、优秀生物园设计方案:30 份。
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优秀报告:20份
3、植物克隆体验优秀作品:20份
4、优秀生物故事新编及摄影作品:30份
5、优秀面包虫饲养日记:2份
6、优秀生物小论文;人体免疫大战、恐龙灭绝之谜与未来生命等30份
7、优秀生物创意小制作:生物飞行器(20份)、生物模型(10份)、生物标本(龙虾、贝壳标本、人胎盘标本、动物骨骼标本)、新型动物运动方式、变废为宝—关节模型制作
 
 
讨论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理论,以课堂为基地,以活动为纽带,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践意义为:通过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通过研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情境下,促进学生在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研究,改革和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形成生物科课堂教学的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对教学改革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以新课程理念、创新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活动教学理论、多维互动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优秀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了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的理论,它是基本理论的具体化,也为基本理论走向实践打开了通道。由于该操作样式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因而,不仅可以学习应用,提升实践的效能,也可以验证理论;同时,在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新的生长点,使相关理论得到丰富的发展。本研究对深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学校简介 | 校园环境 | 新闻中心 | 教师招聘 | 学校概况 | 教研新闻 | 德育新闻 | 学生活动 | 国际教育 | 招生简章 | 招生动态

 

学校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湖景路39号 邮编:528000
校长信箱:18902562373@189.cn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0054991号 公安备案编号:4406043013732